爱表族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 微信登录
搜索
查看: 2881|回复: 9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【新书】中国与钟表 [复制链接]

表行伙计

老菜鸟

Rank: 2

金币
227
社区知名度
0
威望
99
积分
855
帖子
133
精华
0
UID
93916
跳转到指定楼层
1
发表于 2009-4-21 08:19:31 |只看该作者 |倒序浏览
爱表族微信公众号
中国与钟表 6 k0 E2 S! D0 W/ n$ I7 U
作者:常伟 白映泽   
( e8 ~; z0 i7 C 市场价:¥120.00 5 Q" C# j8 S* q4 z3 P
卓越价:¥94.50为您节省:25.50元 (79折)
4 _) e' f& |9 [/ d
  W8 w. U: b4 _8 V & m0 m+ @& N1 x2 i8 C

! l; h. }: n, A% ?# a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7 J! t0 P6 w7 r" c( U% o9 z2 d% x3 ~
7 o6 s- ^4 m$ B1 g2 s; i7 F6 X
基本信息6 F1 K% H6 U6 ?5 N3 P% F
·出版社:上海文艺出版社,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+ Z+ X1 g+ Z$ g. \8 a
·页码:251 页
" }; ?# X+ A" D·出版日期:2009年% W7 D% _! K9 s0 J9 M- o1 ]% g
·ISBN:97875452022299 o- K$ r" y: U4 |, `9 E
·条形码:9787545202229
9 i( T. [" X, L8 J1 d·版本:1版# v) n/ ^$ r$ ?3 G7 ]
·装帧:平装+ D3 @( s! H; x$ n7 x+ @( k( ^
·开本:16* [- O2 v3 ~* ]0 o: x5 K; H8 G
·中文:中文
/ E1 k. X9 S8 v; ]+ D5 ?: c
$ g8 C+ m4 C  _) C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! Q" @$ Z' O* E1 E% g8 J6 J

, g4 s/ a8 a8 x: ?4 r% I内容简介( d& X! `! y( Z# V# o
《中国与钟表》是为爱表者和钟表从业者提供了一本可读性强、参考价值和借鉴价值高的中国与钟表文化历史的较全面专著。该书以时间顺序为线索,跨度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21世纪。具体分为。公元前21世纪-16世纪、17世纪-18世纪中叶、18世纪后半期-19世纪初期、19世纪中期-19世纪末期、20世纪初-30年代、20世纪中期至今六大历史时期。梳理了自中国有最原始的计时用具以来钟表在中国的发展脉络,也介绍了西方钟表进入中国的初期、发展以及现在的各个阶段,描绘出不同时期世界钟表与中国密切联系的历史画卷,同时展现出中国人在钟表技艺方面的重大成就和贡献。
/ a( T3 _" u9 ^, V0 j2 J中国与世界钟表的历史源远流长,国际钟表业界当前在中国的市场和前景也如火如荼。钟表是中西文化交流历史中一个重要载体,也是东方艺术风格与西方科学技术有机融合的一个代表物,两者的联系从17世纪初早已开始。但是,到目前为止,中国国内还没有一本书籍作品,能够全方位、多角度的再现其中悠久的人文历史。 % k7 g: H3 S" ]' l1 j
7 ^* R! }! L* A3 p2 ?# B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9 S8 l' d' a" D' z. t( X# x, T5 o" `8 V* E9 G
编辑推荐5 F. [# {& L) n: a2 `& e
《中国与钟表》是中国两岸三地,第一本全面梳理中国钟表文化与中西钟表文化交流历史脉络的专著。- r6 f9 C" R) G& p" [6 u
爱表人,收藏家、钟表文化研究者的案头必备,高级品牌与钟表从业者的必读教科书。
) g3 p( g1 _# {2 V从最原始的计时工具到美轮美奂的钟,到极尽装饰艺术的怀表,到创新创意不断的顶级手表精品,穿插为同时代的钟表时尚和钟表文化影像,近600幅珍贵图片和10万余精彩文字,带来酣畅淋漓的钟表视觉盛宴和阅读快感。
0 O$ q- X% x5 V" `) g  c; d% B: \' {" g  s, J! p" ~# l! S1 G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% B2 E3 \& ?& j  v2 \; x

' T: d& \, p8 S; O目录. t- H* p; z0 C
! {. d( W" ^' |: t
前言8 e# b7 b7 S# l3 A' a4 F
第一章 中国计时溯源(公元前21世纪-16世纪)$ V9 |0 u5 X0 o: d
“钟表”的渊源
8 ?+ j, a- O, X1 z# S日晷的奥妙
( v) O# v! ?' f  ?- W) j- H多样而神奇的漏刻, _* c& n1 q; q
机械擒纵机构的雏形
% f' _$ z* W  Q& x) j& B脱离天文仪器的机械计时器* c. e( ?' C! U. c
西方钟表来到中国
; r0 |* Z" M, v7 X9 ]" H: W) H西学东渐的缩影
9 Z& A( [: C- i4 e中国时辰记法
  {! J9 Z  n7 |7 k# z+ |; d' ]1 L, {8 \$ Q" G+ ~3 l
第二章 机械钟表制作的最早实践(17世纪-18世纪中叶)
9 A/ e. @, M% @- G& I( Q$ f) T& ~2 W江南制钟盛极一时7 n) _# Q5 S) k( e+ O1 ]3 T
“广钟”独具特色6 j$ O9 e( i4 H; i+ R
不可忽视的漳州制钟
: {% \" J& e& w清宫设立钟表制造机构" S+ {. P+ J& J8 K& t" i; }# C
御制钟表4 X' P2 X$ N1 |
清宫内的西洋钟表机械师
: r; J7 ~5 u* @《红楼梦》与中国古代钟表0 i* p3 j, ]4 M, D4 L1 O& `
( y" p- q* t; `! B# C. S
第三章 阳洋钟表在中国的贸易尝试(18世纪后半期-19世纪)
) j  N* g+ C& B" t  @' f外国使团与钟表" |$ m! a+ v& k
钟表贸易日益繁荣0 d$ P/ ^8 ]% F0 l
来自英国的钟表巨匠
7 `* {) ]: p# g8 g+ a+ U1 X: o瑞士的钟表奇才" q) z. O4 x6 v; D0 t( x& {/ M5 j

) ^2 }9 {  }. V" ^" m第四章 早期中国市场的瑞士钟表(19世纪初-19世纪中后期)+ c: n8 j, _/ O) S/ l
专注中国市场的成功之路
7 j- J7 Q% k8 B9 K以中国的名义) r% Y; v6 f0 U9 p
从弗勒里耶谈起
: D4 N# N$ L* [0 Z1 X/ E' i亲历中国的制表家族
3 L1 W3 }2 r5 }9 Y* x! @国内白产钟表的发展8 G5 v# m0 c5 g* m
圆明园浩劫和八国联军洗劫3 M- _* {. W. e
& P0 @: H7 S8 K5 J$ ]
第五章 多变年代的钟表故事(19世纪中后期-20世纪中期)8 N0 S; F# S* ^  h/ K% H
来自日内瓦的艺术
6 M& o) g  x% J3 Z瑞士纳沙泰尔钟表商的中国故事" |% L2 h  [. S6 i
瑞士名表的中国渊源
. \" S! y0 W4 N" ]亨达利与亨得利: _+ `. i1 {5 p9 T
民族制钟业的发源
) [- p5 G" L+ Y' Z: k5 i5 z/ n" K7 `$ D  z5 q5 Z8 c
第六章 钟表世界的华语篇章(20世纪叶中期至今). [0 U7 H. y6 x9 v. _2 a; ?1 Q
西方钟表的中国情结# K0 O' Q2 ?) m
天津与中国第一只手表6 g0 G, v' {5 g& A+ I8 X
中国手表工业的崛起- O' ?- A# d- O9 H( m+ p6 D
华人的骄傲( P1 Q8 A; D: Q- D, V, y- s1 e
光大钟表文化, y$ f. y$ b+ f. x4 B1 {' k
1 v  x: W) ^- P6 Q/ d* w
第七章 繁荣的名表天地3 K7 I# U- o# @# p) G5 M! ^
外商进入中国大陆的三次机遇! _. [# s8 w1 S5 n! R
纪录中国的历史事件, j* v( h6 H# @  a
展现生肖文化的魅力  B, u2 E) U- v( s- F" Q! x
关注北京奥运会
3 e7 A- U* p- Y中国原创品牌的新时期发展
  J8 z6 o; S0 U2 R: p  q突出高级钟表文化的本土店! r# Q% m& r* o! H
中国与钟表的未来联想+ q& ?. `* P2 A1 X" k- }
特别展示:与中国钟表历史联系最紧密的国际品牌
* E. L; O, e7 S! w: L安帝古伦——世界上最专业的钟表拍卖公司
3 Z+ f4 F2 i6 J4 `中国钟表历史年表5 x0 `( K! r2 i" K! I+ C
参考书目$ h) r: R0 q  }8 {1 c
后记, e* _- W7 b! `% i0 x2 j; _

: O5 t. \8 J  y& f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3 q4 }6 ~9 M, P
2 R! e2 J" ?3 [) o6 r4 F* J+ }' ~
序言
  _; Z  O& g; l7 m( e2 z2 o1 J1 P不同的古代计时仪器,在五六千年前的亚非地区就被使用。
, a( g4 I& ^. o8 e# B: v5 k1 z/ l7 I6 {1088年,中国的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在前人的基础上,发明并制造了机械钟表的重要部件——“擒纵机构”(Escapement)的雏形。
9 _& V  u( f8 U) ]: d& R4 u机械钟表制造产业的发源是在欧洲。6 E1 P& k" `) C
在为读者梳理钟表与中国的历史之前,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机械钟表在欧洲的发展历史,这有助于我们掌握钟表发展的整体脉络。
" D. k4 b- q0 a0 q0 [& r机械钟的演变
+ k1 R6 z; q7 S" G. X4 e/ w4 F0 C无论我们现在对钟表的选择如何多样,钟表的表现形式和类型如何繁杂,机械钟表早期向前发展的推动力,就是使得计时器更小、更便利、更美观。
7 u/ u+ \/ m+ C. u: m1 D2 K0 J$ K根据历史记载,早于14世纪初,在一些欧洲城市的高大建筑物上已经出现了报时钟,其中很多都是安装在教堂的建筑上。比如:- n8 W) S+ X3 `, b! H) P
约1300年,皮埃尔·皮佩特(Pierre Pipelart)在巴黎建造公共钟;
" p0 r& D1 q8 J4 H3 |1325年,诺里奇大教堂(Norwich cathedral)安装大型天文钟;
* l1 @6 S6 c. Y; w% \: a1344年,雅各布德唐迪(Jacopo de Dondj,1293-1359)在帕多瓦建造报时钟;7 w' g& d, ?2 a' ~1 C, ]
1348年,报时钟在伦敦出现;
( G$ G2 @+ n- |+ G+ }6 t" B1354年,斯特拉斯堡大教堂(Strasbourg cathedra1)安装第一座钟;1 E" p9 O& d& P+ h4 [6 [! ~1 j
1364年,乔瓦尼·德唐迪(Giovanni de Dondi,1318-1389)建成天文钟;
2 d# e9 g+ X1 s1 G0 L% f1386年,索尔兹伯里大教堂(Salisbury cathedral)钟第一次被记载;( z# g4 V- \! I5 v
1389年,让·费兰斯(Jehan de Felains)在鲁昂建造报时钟;7 j+ ~9 w# R7 L
1404年,报时钟在莫斯科出现;
; M$ j& _% |. x6 }可以发现,欧洲最早的报时钟大都位于教堂建筑之上,这证明了时间对于人类公共社会生活,尤其是宗教方面的重要作用,人们需要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从事聚会等活动,这就必然要求出现计量时间的有效载体,而报时钟正好承担了这一角色。当时的钟还没有显示时间的钟盘,只能够以声响来表示不同的时间。虽然人们只是用耳朵来听时间,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到机芯的机械复杂性。约1275年出现的“机轴擒纵机构”(Verge escapement)便是那些报时钟的“心脏”,齿轮传动的动力通过这个机构变为有序的节拍,从而使时间的计量成为可能。当然,这些报时钟的运行需要持续的动力来源,所以当时采用的方法就是用绳索悬挂重物,利用地心引力对重物产生的作用带动传动齿轮机构的运转。: t8 w( m3 j6 F8 I8 k- ~
欧洲报时钟与宗教息息相关这一点与中国以“钟”作为报时载体的发源是相似的。中国早期的宗教场所最早使用圆口钟作为可以鸣响的圣器,兼可报时,这也是“钟”这个概念具有报时意义在中国的起源。不同的是,欧洲早于14世纪开始使用的钟是机械操作的、报时和计时的结合体,这直接促使了欧洲机械钟表的迅速发展;而中国的钟作为公共报时器的历史虽然远远早于欧洲,但长期以来多是象征意义的载体,由人力操作,本身不具备计时功能。直到西方机械钟表的传入,钟的概念在中国才有了新的定义。
3 |/ a/ q1 C& @9 f7 |既然把握时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重要,那么报时钟自然要走出公众建筑的束缚,进入私人家庭的空间。而走出这一步,最重要的就是使笨重、占用空间的动力来源小型化的难题是否能够突破。15世纪中期发明的铁制发条解决了这一问题,也使原来体积庞大的钟有了新的动力来源,同时为钟的小型化创造了条件。1450年左右,勃艮第开始出产发条钟,而为了使发条能够产生持久均匀的动力,达芬奇(Leonardo da Vinci,1452-1519)于1485年描绘的一个部件被运用在雅各布·策希(Jacob Zech)制造的钟里(1525年使用),这个叫做“均力圆锥轮”(fusee)的机构确实在均衡释放动力方面具有实际的作用。) Z; C/ T- Q" ?
16世纪初期,彼得·亨莱因(Peter Henlein,1480-1542)在德国纽伦堡制造的便携式钟,常常被钟表历史学家所提及,这样的计时器于同时期在欧洲不同的地区制造,钟表制造逐渐形成一个行业。巴黎(1544年)、奥格斯堡(1564年)、纽伦堡(1565年)、日内瓦(1601年)和伦敦(1632年)相继成立了钟表师公会。另外,一些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也为钟表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条件。1583年,意大利人伽利略(1564-1642)建立了著名的等时性理论,将此理论发扬光大的荷兰人惠更斯(1629-1695)于1656年设计了“钟摆”。第二年,年轻的钟匠萨洛蒙·科斯特(Salomorl Coster)在他的指导下制造成功第一个摆钟。& }7 o  O. ~$ i' b" [7 [
怀表的普及
" T) v) Q6 Z. R* K/ D) E  J1675年,惠更斯发明了螺旋形“游丝”,这为制造便于携带的怀表提供了关键的技术基础,由此形成了以发条为原动机构,以游丝、摆轮(1575年已出现)作调速机构的表。进入18世纪,钟表继续微型化变革的同时,走时精确度也在逐步地提高。虽然1680年左右已经出现了带有分针的表,但是18世纪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擒纵机构,最终才使表盘上出现了秒针。比如:1725年,乔治·格林汉(George Grallam,1673-1751)改良了“工字轮擒纵机构”(Cylinder escapement,这种机构直到20世纪早期还运用在一些机芯中);1730年左右,让一巴蒂斯特·迪泰特(Jean-Baptiste Dutertre,1684-1734)发明了“复式擒纵机构”(Duplex escapemeilt);1748年,皮埃尔·勒鲁瓦(Pierre Le:Roy,1717-1785)发明了“制动式精密擒纵机构”(Pivoted detenl:escapement);1757年,托马斯马奇(ThomasMtldge,1715-1794)发明了“杠杆式擒纵机构”(Lever escapemerlt),进一步提高了怀表计时的精确度,并且在1769年为乔治三世的妻子制作了带有此种机构的怀表。
4 t+ r( C% Z; `7 \# o除了机芯零件的改良以外,整个机芯的形态也在发生着变化。法国人让·安托万·莱皮纳(Jean Antoine Lepine,1720-1814)于1775年设计了一种机芯,被称为“莱皮纳机芯”(Lepine calibre),将传统机芯中两个主夹板的模式加以改变,不仅采用一个主夹板,而且使原本厚重的机芯变得纤薄。而将此机芯普及开来的功臣应该是费雷德里克·雅皮(Frederic Japy,1749-1813),他于1776年引用了机械化生产机芯基板的方式,许多表厂装配了这种机芯,使变薄的怀表真正进入了人们的口袋。由于许多发明的应用,怀表无论是在体积还是在精确度方面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改进。同样,在怀表机芯具有计时功能的基础上,聪明的钟表师们开发了更多的复杂功能,陀飞轮、万年历、打簧报时、独立计时……19世纪90年代,具有多种复杂功能的怀表已经成为高级表厂必备的表款。. u0 A$ h* T0 Y- ]4 n
手表的飞跃: v3 Y( _; p1 `+ D
19世纪后半叶,在一些女性的手镯上装上了小巧的怀表作为装饰品。那时人们只是把它看成是一件首饰,还没有认识到这已经成为手表的雏形。直到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,随着钟表制作工艺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,才使手表地位的确立有了可能。2 _7 y1 ?$ I$ P' Q" p. e* t1 h
20世纪初,在一些特殊领域,人们对于时间精确度把握的需求变得更加紧迫。护士们把小号的怀表挂在胸前,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方便、快速的掌握时间。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,怀表在使用时必须从口袋中拿出,这样不能适应作战军人的需要。而现代西方社会经济大发展、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人们对便利性物品的需要越来越明显。此时,有的钟表厂家就把怀表生产成能够系在手腕上的款式,计时的实用性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。1926年,劳力士防水表的面世成为手表历史的重要转折点。20世纪30年代,手表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喜爱,一些新的技术被运用在手表中,手表增加了更为实用的防磁和防震等性能,使得手表成为真正意义上精确和耐用的计时工具。二战时期,手表需求和产量迅猛增加,手表完全颠覆了怀表的统治地位。1969年,世界上第一只石英表面世,随后,更多微电子技术和附加功能的运用、相对低廉的价格使得电子表一度又颠覆了机械表的“正统”地位。1970年代和80年代上半期成了机械表厂和瑞士制表业漫长的寒冬,机械表“几乎”要退出钟表历史的舞台。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,经历了十多年电子表“驱逐”战的机械表终于“王者归来”,证明了人们对机械表的钟爱,也证明了拥有迷人精密机械运动性能是钟表的真正魅力所在。在一下下清脆动感的“滴答”声中,我们感受到实在的时间流逝,精彩生命力的和谐与安稳。
) ^/ E) _; \. {% H) S9 W' u东方的钟表之路$ c; W  h( z1 I4 N
公元1498年,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达伽玛(Vasco da Gama,1469-1524)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,由此找到了通向东方的新航路。1514年,葡萄牙人首次登陆中国进行贸易,到了1557年,葡萄牙人被获准在澳门租借七地开始居住。随着澳门成为与中国进行贸易的一个据点,西方的商人和传教i也陆续来到此地,在他们销售或者赠送的物品中,钟表自然会占有一席之地。一方面,当时在西方已经出现了方便携带的钟表,它们很容易被带到中国来;另一方面,这些贵重的物品并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,它们往往代表了地位与身份。# v, l* U' |" y. }+ J
任钟表进入中国的最初日子里,传教上的文献较多地记录了其中的关联,而将钟表进贡给明朝万历皇帝的意大利神父利玛窦是最好的见证人,以至于后世的上海钟表业者将他作为祖师爷。钟表虽然是舶来品,但是西方的钟表师为了适应中国人的习惯,在显示系统上做了部分调整,例如:把欧洲机械钟时针一日转两圈的24小时制改为一日转一圈的十二时辰制,并把显示盘上的罗马数字刻度也改成用汉字表示的十二地支的名称。
2 b+ J- u! ]" Q- [& b清朝初期,随着钟表通过贸易、进贡等途径进入中国,钟表已经成为中西物质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。身为满清贵族的纳兰性德(1655-1685),同时也是清代的著名词人,其《自鸣钟赋》不仅点出了自鸣钟的来源——“劂初有自鸣之钟,创于利马豆氏,虽形体之大小多所殊,而循环于亥子初无异”,也赞扬了自鸣钟的作用——“深宫听之,不失九重之宵旰;在位闻之,毋愆百职之居诸。纵令雨晦风潇,而惜阴之士自识晨错而运甓,即使终霾且噎,而刺绣之姬应知中昃而添丝”。而当形容钟声响起的时候,词人表达得更为淋漓尽致——“始则宫商问发,继则剽栈齐鸣,铛铛丁丁……随烟高下,从风飘零……”。
0 \; [* ^- j" l* x虽然当时在中国能够接触得到、消费得起钟表的人群只限于皇室宗族、官宦臣工,但是他们所拥有的权力和财富,使西方的钟表能够在中国蔓延开来。当然,中国本土也开始仿制钟表,无论是在皇宫还是民间,聪明的工匠们从代表西方物质文明的钟表里获得启发,施展着各自的才能。
* Y/ y4 Q: K) r9 `从奇技淫巧到科学技术% l0 m, K6 ]3 S* ?" V6 @0 ?
18世纪后期,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,钟表被大量生产,并作为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中国,其中有许多是英国的产品。但是瑞士继英国之后成为新的制表中心,它在19世纪几乎垄断中国的钟表市场。在中国,拥有钟表人群的范围扩大,也改变了人们对于这些物品的看法。+ W( D- W$ }6 X4 W0 [
自从包括钟表在内的西洋器物传入中国以后,这些东西常被冠以“奇技淫巧”之名。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里,这种代表奇异技能的“奇技”、过度工巧的“淫巧”并不为国人所推崇。因此,我们可以判定中国人早期对于钟表的热衷,几乎都是出于其新奇的属性,而非运用其实际的计时作用。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长期以来封闭的国门,西方的产品不仅随着中国口岸的被迫开放而流入了不同的城市,也使国人对这些舶来品有了不同的认识。久居上海的王韬(1828-1897)虽然认为钟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,但“钟表测时,固精于铜壶沙漏诸法,然一器之精者,几费至百余金,贫者力不能购,玩物丧志,安事此为!”5 a5 j) k- W8 m+ j( s0 x
19世纪70年代,随着钟表在上海等开埠城市的普及,人们对于钟表也不再感到新奇。当时《申报》上有一篇文章写道:“中国自古及今,不尚奇技淫巧,故奇巧之物不多,奇巧之人亦少也。至若西国,皆于机器极力讲求,故能使奇巧之物层见叠出,初则制造自鸣钟表,继则制造自行人物,终则制造八音琴等。”这篇文章突出了“洋人多巧”的事实,其中的“巧”指西洋器物中所包含的科学技术。此时,国人对于钟表的看法,已不仅仅是停留在外在的认识,而希望掌握到其中所包含的技术原理。这一现象,在19世纪初期的文字记载中都曾有所体现。1 j5 i" N. \) }. O1 o
中国近代钟表工业/ _+ s- K- K1 d( }/ b9 J1 q
从钟表进入中国之后简单的仿制,到20世纪初民族钟表工业的发轫,经历了将近300年的时间。工业化制钟成为中国近代钟表业的先始。与18世纪后半期的西方钟表工业化相比,中国晚了100多年,这期间大量的西方钟表充斥着中国市场。而钟表等洋货的流行,使国人感到自己的金钱财富完全送入了洋人之手,这种情况被视作“漏卮”。但是,中国的国门已经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所打开,国人购买洋货的势头也不可阻挡。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,才能够把自己的利益为自己所留。
/ f2 v5 Y- f0 h2 b, ]7 P3 H* ]0 V“美华利”的创始人——孙廷源,从事西洋钟表销售的商人,早巳看到了钟表业的“漏卮”,因此命其子于1905年在宁波开设制钟工场,之后迁到了上海,最终以西方的制钟技术为基础,推出了赋予本民族外观设计特色的各式钟产品。其后更参加了多种展览会,还捧回了包括国际金奖在内的多项嘉许,足以证明了中国钟产品的质量。上海之外,北方的港口城市烟台也陆续建立钟厂,其中的技术人员还分别到达天津、青岛、沈阳、丹东、上海、北京等地开设钟厂,由此全面开启了中国制钟工业的大幕。但是1937年开始的日本侵华战争严重阻碍了民族制钟业的发展,钟表进口也受到影响,中国钟表行业自此一蹶不振。, w$ ^$ \% y2 A5 A9 S: ?
1949午新中国成立后,西方国家对中国内地进行经济封锁,除了少量途径的进口,国外品牌和表厂基本退出了中国内地市场。2 Z* {, D+ l7 g, ^: s, J/ ]+ _
1955年,天津制造出新中国第一只手表,中国制表工业从此开始。

表行伙计

老菜鸟

Rank: 2

金币
227
社区知名度
0
威望
99
积分
855
帖子
133
精华
0
UID
93916
2
发表于 2009-4-21 08:21:04 |只看该作者

后记

913年前的1096年,苏颂撰写《新仪象法要》,6 ~3 R7 }# N$ |$ R, M7 z2 K
200年前的1809年,徐朝俊著《自鸣钟表图法》,1 ]) u- E! y7 d& v- X$ l
90年前的1919年,著名制表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·查皮斯(Alfred Chapuis)出版了《中国表》(Chinese Watches),成为纪录当时中国钟表发展现状的巨著。
% u: k) i+ I9 b. z& y我们在此粗浅地梳理了有最原始的计时用具以来钟表在中国的发展。我们主要的关注点多在历史脉络和钟表文化,而没有过多地从专业及技术角度讨论钟表。虽然酝酿已久,但编写和制作的过程仍显仓促,仍有不少疏漏之处,我们也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及时补充与指正,在不远的将来能够出版本书的修订本或新的版本。
: t7 h2 Z9 G' @在编写过程中,我们参考了前人和同仁的众多著作,也得到了众多业内专家、收藏家、品牌的关心与支持,在此一并表达感谢! 1 M+ y3 a5 Q" V7 [" _
. V/ ?- H" Y. `
" R7 c, A, N' f* Q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 t* E- ^3 Z$ S1 A- k$ d  N, M. C4 C+ C# E0 i8 t
[ 本帖最后由 陀飞轮 于 2009-4-21 08:25 编辑 ]

1.jpg (41.64 KB, 下载次数: 2)

1.jpg

2.jpg (55.2 KB, 下载次数: 3)

2.jpg

3.jpg (49.17 KB, 下载次数: 3)

3.jpg

已有 1 人评分威望 金币 收起 理由
didiwei + 10 + 22

总评分: 威望 + 10  金币 + 22   查看全部评分

使用道具 举报

爱表大亨

DJ Fans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金币
3728
社区知名度
0
威望
13286
积分
25793
帖子
6676
精华
1
UID
221581

热心助人勋章 论坛元老勋章 优秀会员勋章(GG)

3
发表于 2009-4-21 11:05:35 |只看该作者
价格太贵了啊~~~~~~~~

使用道具 举报

金币
4466
社区知名度
31
威望
1389
积分
11113
帖子
377
精华
5
UID
44407
4
发表于 2009-4-21 21:54:39 |只看该作者
[s:112] [s:112] [s:112]

使用道具 举报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金币
9376
社区知名度
0
威望
4450
积分
25253
帖子
569
精华
0
UID
56296

版主

5
发表于 2009-4-21 21:58:46 |只看该作者
文化内容的,这类书一般当作小说看。

使用道具 举报

Rank: 2

金币
131
社区知名度
0
威望
4
积分
278
帖子
3
精华
0
UID
5258
6
发表于 2009-4-24 12:07:56 |只看该作者
没想到这里有拙著的介绍,请大家批评指正。

使用道具 举报

Rank: 3Rank: 3

金币
671
社区知名度
0
威望
179
积分
1648
帖子
191
精华
0
UID
229954
7
发表于 2009-4-24 12:22:55 |只看该作者
呵呵,原来作者也来了

使用道具 举报

Rank: 4

金币
1221
社区知名度
1
威望
609
积分
3611
帖子
510
精华
0
UID
62692
8
发表于 2009-4-27 15:07:06 |只看该作者
原来作者也来了[s:110] [s:110] [s:110]

使用道具 举报

Rank: 3Rank: 3

金币
851
社区知名度
0
威望
289
积分
2317
帖子
178
精华
0
UID
239559
9
发表于 2009-4-27 15:33:31 |只看该作者
[s:93] [s:93] [s:93]

使用道具 举报

Rank: 2

金币
63
社区知名度
0
威望
206
积分
531
帖子
162
精华
0
UID
305281
10
发表于 2009-10-22 23:06:29 |只看该作者
[s:93] [s:93] [s:93]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爱表族论坛 ( 京ICP证100334号 )

GMT+8, 2024-6-7 20:10 , Processed in 0.064852 second(s), 19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2

© 2001-2011 Comsenz Inc.

回顶部